狗年来了

鸡年就要过去了。耿直的一哥没能坚持到狗年,就去了所谓的“血汗工厂”。

在鸡年的最后几天里我才知道经济和金融不是一回事。这要归功于飞哥的清晰讲解。最后他还推荐我学习得到的薛兆丰的北大经济课程,看了一眼199,还是算了。也通过董老师听说了一种叫做“机会成本”的东西。鸡年末,我读了几本书。收获最大的是《腾讯产品法》,顺着作者的讲解、举例、分析,带出来一大堆的名词和概念,基本上我都不知道。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目录一样。不管大家对这本书的评价好坏,作者算不算优秀的产品经理。在我看来他能以自己的经历和见闻总结出一本书已经就是不错了。更何况对我还是比较受用的。

狗年来了,我是用一张产品的宣传海报来迎接狗年的。最近的工作非常多,每项工作也都没有头绪。每件事情都想放在那里不碰,等我弄清了再说。可是时间不等人,需求还在不断地出新。硬着头皮也得做完。对于一个突然而来的海报需求,我心里是拒绝的,因为我不喜欢没有想法直接干。在看过需求后,我更拒绝了。我认为运营的需求对产品的核心诉求表达的并不到位,即使我做出来了也并不能带给用户关于产品的切身感受。

上周六,俞老师参与了我们的会议,对公司的愿景讲出了他的看法。我认为他讲述的非常清楚,就是要好内容。要帮助那些没有机会学到好内容的年轻人。并且他举了一个例子,让年轻人像坐elon musk的火箭一样,得到推动他的力量使他进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slogon是年轻人的成长加速器。在他这番描述之前我对这个概念一直不清晰。听完以后我的脑子里深深的印下了“以坐火箭似的力量驱动年轻人进步”。

这次的海报我坚持用了这个画面呈现。虽然时间紧张但我还是做出来了,并且表达的十分到位,如果不是为了配合狗年我就不放小狗了。对于感觉画面是否低幼可能也是因人而已吧。本以为我再也想不出其他的画面来表达这个含义,可老天爷还是让我又多动了些脑子。

无论如何还是成功的逼自己想出了其他的方案。比起上次做封面的经历还是进步了一些,上次是自己都不愿再逼自己一次了。以后有机会还是要去尝试。也许能看到更好的自己。

狗年希望能够寻求一些突破让最好的自己早点来。

充实,空虚。

对于影片我喜欢看纪录片,因为纪录片较之其他更真实。或者是极具创意的电影,完全超出想象的,就像最近《寻梦环游记》。

而对于图书,我偏爱传记,就好像能够从中收获他人的经验。其他再热门的书如果不是自发的兴趣也不会读。

我不轻易进入别人的设计当中,因为太快的理解了显得没有意思,一直弄不懂得更没有意思。最近硬着头皮再读《三体》,过程及其痛苦。别人都觉得此书牛逼,但我并不觉得。反倒是蒋方舟的《东京一年》读到一半已经有所收获。本来我并不喜欢蒋方舟,她在圆桌派当表现,简直就是个不成熟的演员。好像所有的奇闻异事她都是亲身经历,换句话说就是哪都有她。当然我也没喜欢过鲁迅。但是书里提到她最喜欢的一句鲁迅的诗:“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就感到了空虚。”和我现在的感觉是一样的。也是到目前我最喜欢的文字,说出了我的心声。这种充实与空虚只有自己知道。为了避免空虚,要不断地去充实。

最近我在思考什么是好的设计;我认为好的设计能够让人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通常好的设计会是让人主动去了解或者愿意倾听的。当获得了新的认知之后,也觉得自己得到提升,同时对作品又会赞叹不绝,因为他见证了你的成长。

之前在玩App Store推荐的游戏“inside”的时候就感觉前所未有的爽,电影级的游戏画面、身历其境的游戏体验。完全都是在拉新我的认知,玩起来大呼过瘾,还要奔走相告,让别人也都来体验。于我而言inside无疑是一个好的设计。

我经常在倾听别人讲述一件事的时候产生一些与语境不想干的想法,有时候这些想法是突破了之前的自我的,我喜欢这种积思顿释的感觉,甚至有点迷恋,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是在借用别人的想象力。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对比之下的自我空虚。

就在写这篇博客的时候,中间也中断了几次,想写很多东西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写,即使是简单的纪录也没法写清楚,很痛苦。也许是进入2018以后的忙碌导致的精神无法集中。希望早点回归到正常的状态,让内心平衡起来。

入台那天32

从台湾回来一转眼都快一个月了。刚好在这段时间把那些有意思的东西沉淀下来。

台湾是我最想去的地方之一,32岁生日当天我终于到了台湾。

7天时间我主要待在台北,因为这里有故宫和张大千纪念馆。在台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东西很多。夜市小吃、水果、文创产品…好东西太多了。莲雾实在是太惊艳了,在北京吃的时候又小又没味。在台北吃了以后就离不开了,见到就会买。

台北故宫是我来台湾的很重要的原因,除了玉白菜,还有《庐山图》,是张大千在晚年创作的最后一幅大作。大气的泼墨泼彩,对比细致入微的描绘,画面效果非常震撼。

张大千纪念馆是我此行最大的遗憾,只能下次再去,把要做的事情做了。提前一周时间预约,不足5人也不开放,条件真是苛刻。站在纪念馆外围往里面看,依然能够感觉到张大千的品味不凡。园区外围湍急的河水,茂密的植被。还有四周包围的山石,俨然就是世外仙境。(远处白色房子为张大千纪念馆)

紫藤庐算是我的意外收获。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在美院学习茶文化研究时老师讲过紫藤庐也是一带而过。现在我觉得为此专门讲上一节课也不为过,紫藤庐承载了很多文化信息,探究其中会有很多发现。从建筑的本身的变迁,到屋内的陈设,以及茶本身的讲究,这一番体验是我到目前还经常回味的。

在九分的山顶上好像只住了我一个人,还泡了所谓的温泉。不过在九分观云看海真的是非常惬意。后来又到了在九分看到的远方,从那里再看九分,一种特别的体验。

离开台湾之前在文艺的真善美剧院看了《梵高》,对于梵高的认识也是随着我的成长变化的从不喜欢到热爱,看了这部电影也算是对梵高的致敬吧。

下面是我在台北期间的一些所见所想

—————————————————

死者的审判(一部正在上映的电影)讲的是一个被杀的母亲通过技术让她复活再去找将她杀害的儿子复仇的故事。

小面馆里的大叔,从蔡英文聊到宪兵的仪表,再聊到自己家。他的父亲做了两个错误决定,一个退伍退早了(61年),再一个即使退早了也应该去做木材生意。同期做杂粮的都在台湾做的很有名了。名言就是:有钱难买早知道!大叔们聊天的方式很北京,偶尔两句生殖器,如果不是口音重,那我一定认为在吹牛。吃到尾声,自觉声音大还向老板娘道歉。可爱

《相遇在那段森林》(台湾原住民艺术家的作品创作过程的电影) 真善美剧院上映过

叶子奇、吴学让、冯永基(在台北艺术展览上三位我喜欢的画家)

“台北高度的商业化,这点与日本几乎一样,差不多家家户户都做生意,行业会特别细分,什么都可以商业化,挣钱。夜市上看到的各行各业,小吃、水果汁、贴膜、铁艺、淘汰多少年的电子产品,还有我小时候学校门口的小格子抽奖,最不能理解的是纯打发时间的弹珠台,有个麻将的游戏虽也无聊但是还是能感觉到一点娱乐感。”

小吃的繁荣背后反映出了什么问题呢?

“感觉台北人很少,在公交地铁里几乎没有人挤人的现象,紫藤庐这种地方还有空座,有点出乎意料,一方面可能多数人不喜欢这种生活,另一方面可能就是人口基数少的原因。来的人里面不知道有没有本地人。”

人口老龄化现象突出,夜市的商贩多数都是40岁以上甚至50岁以上。少数30岁以下。

台北日本文化遗留痕迹比较重。但文化多元也比较包容。没想到大多数人讲的台湾话我都可以听懂,沟通也没什么障碍,这一点很舒服。很多住户的阳台都会种上植物。

“紫藤庐里的古琴背景 让我感觉不到任何的文化差异,即使是在一个日治时期的建筑里。”

台北公交车体验不是太好 每条线路刷卡的规则不同,让人摸不着头。有上车刷下车还刷,有前门上前门下,也有光下车刷,前门上前后门都可以下。规则清楚复杂点也能接受。

想起了龙山寺求签,愣是看了几遍才明白规则,但到实践时规则又没记清楚,第一签求的实在坎坷。

在故宫看画可以复习中国美术史

吴镇

恽寿平 五清图 自觉不敌 王翚  松竹梅水月

文同 墨竹

唐寅

仇英 秋江待渡 从 周臣

商喜 人物画

戴进

边文进 花鸟

赵伯啸 《宋梦梁录》 烧香 烹茶 挂画插花

王蒙是赵孟頫外孙

陈林与赵孟頫是好友

宋崔白双喜图

按摩的人问我有没有高血压 我说没有,为什么会有高血压?脖子硬啊。我这脖子真要挽救一下了,没想到刚32脖子先出问题了

96年才开放 之前 前面的路都不让走。–这是在士林官邸 导游介绍蒋介石家附近的道路情况

颤栗柏林、追击聂鲁达、关原之战(看电影梵高时,广告介绍的电影,看起来都很不错)

弟媳妇妈妈的妹妹(这是在宁夏夜市一个炸鱿鱼的摊位上,老板的朋友在向她带来的朋友介绍她和老板的关系)

江钦良 小潘潘(台湾新闻中的八卦,黑道大哥和他的明星老婆)

记于2017.11.13

观《二十二》后感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慰安妇现状的纪录片,日本侵华时期从山西到湖北再到海南所到之处都设有慰安所,慰安所里除中国妇女外,还有来着日本、朝鲜、韩国的。经调查目前中国大陆仅存22位幸存者。片中被采访的老人多数对于自己遭受的不幸都避之不谈,他们不愿影响儿孙的生活,希望随着自己的离去将过往的不堪带走。

我对影片中的一个细节印象很深,一位名叫毛银梅的老人,原名朴东顺,朝鲜人,因逃难来到中国,结果被抓去当了慰安妇,日本战败后重获自由。收养了一位中国孩子,现在生活一家人其乐融融。她说因为毛主席好,他爱毛主席,主席也爱她,所以他跟着主席姓了毛。名字是自己取的……在我来看就这一件事,毛主席就已经万岁了。

这部影片是一部众筹影片,在结尾还把所有参与30299位众筹的人名字打出来非常震撼。

不知道电影会对老人和老人的家人有什么影响。只希望别为了赚钱搏眼球就好。

2017年的7月

近来几天的关键词就是”热”,热得别人都很烦躁,我还好。这个七月有点不一样,与以往相比多了一些紧张的气氛,这种紧张源于每个人对于环境变化的反应。

心里有方向就不会慌,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没时间烦躁,保持冷静继续前行。

9月份我们再看。

记这个特别的七月

源于生活的设计

上周在日本的东京和青森看了一些展览,有些展览令人过目难忘。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个作品就是十和田现代美术馆的一件作品,日本艺术家 栗林隆的《Sumpf Land》。
由于整个展览不让拍照,所以光描述是不能完整展现作品所带来的震撼。

在一个普普通通的白屋子里面,由叠落着的桌椅,和悬在半空的海豹身体组成,在房顶上方有个洞。桌椅的摆放与顶上的洞的位置关系,再加上好奇心的驱使,让观者踩上去一探究竟,就成为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这一切也都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就在你还没有看到上面的情况时,手扒在洞口时摸到的“水”已经将你迫不及待的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当你脑袋探出洞口的时,眼前的一切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想知道是什么,只能亲自去体验一下了。不管去时候的路程有多远,看到这件作品时感觉都是值得的。

当我看到好的作品和新奇的创意时,不禁总是会发问,人家是怎么想的呢?是啊,人家为什么能想到这么精彩的内容呢?难道这些精彩的想法都是从他们的脑子里直接蹦出来的?真的天生就会想象出那么多精彩的东西吗?我不相信。

上图是东京南青山附近的一所小学。放大,再放大,看到了什么?楼顶上的独轮车。

看到这个独轮车,一下让我穿越到上小学玩游戏机时的场景。80后的男孩应该都玩过一款FC红白机的游戏,叫《热血新纪录》。其中一个比赛项目是在楼顶,跑步,撑杆跳,骑独轮车,如果操作不好就会掉下楼。小时候就觉得这个游戏设计的非常有意思,怎么会在楼顶又撑杆跳又骑独轮车呢?如果是我设计这样一个游戏绝不可能会想出这种场景。

图为热血新纪录中的独轮车

《热血新纪录》的设计一定是取材于生活,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还会以为是游戏设计人员的脑洞大开,设计出如此有意思的项目。不禁感叹生活真的很精彩!

又想起了2016年在伊朗的时候,站在哈什马巴的沙漠里仰望星空,星星离我是那么近,从来没有过的感觉,抬眼看到银河的时候心里还有些感动。夜空时不时的还会划过流星,根本不用等流星雨,隔不长时间就会有。在四川阿坝田野调查时,站在甘堡藏寨的广场上仰望夜空,侯老师告诉我,有时候还能看到卫星飞过,很容易识别出来。在美国第一次看到一望无际的田地,平地上的龙卷风乌云……

虽然现在通过照片哪里的景色都能看到,上到太空、下到深海、小到微观的细胞组织、大到整个地球,虽然也能脑补出一些东西,但与亲眼所见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再怎么听宇航员描述他们看到的情景也不如亲眼一见,不能感动自己的东西也就没有创作欲望。

回想在青森看的那个震撼的作品,我猜想一定是作者经历过相似的体验,把它做成了作品。这些感受如果没有经历过是很难想像出来的。

这次在东京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小细节,我们去有哥斯拉雕像的酒店上面合影,同时还有一家人在上面合影,我们为了配合哥斯拉的恐怖也是瞪大了眼长大了嘴,做出可怕的表情。旁边那家人的父亲对孩子说你做个可怕一点的样子,小男孩想都没想直接用两只手去抠嘴。他做的这个动作一下就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想象力慢慢的再退化,我们被很多条条框框所束缚,也束缚住了一些天性和想法。这个小朋友让我看到了过去的自己,以前还会用手顶鼻子,往下拉眼皮吓唬其他人等等。很多年都没做过这些事了,甚至都忘该怎么做。等到真想做吓人的表情时候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吓人。

在北京生活虽有一些便利,但同时也失去很多本该能体验到的东西,比如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朗朗星空……

源于东京的随想

Js小试牛刀

向我身边的一批优秀的程序员表示感谢!
不厌其烦的耐心教导,并且亲自示范,教授了许多我无法理解的代码知识!
感谢“天一”、“泰爷”、“飞哥”、“超哥”等人的指导和分享

看我多屌

走出原始


春节过完了,2017还有10个月。

不知道后面这十个月还能收获什么,

最近一段时间内又收获了一些知识和一些工具

最重要的发现就是 muz.li 他的形态与我最初设想的设计导航几乎一样,但他更完美。既喜又悲。

另外对于’focus’原则的建立对我有着极大的影响。

所谓’focus’ 是我自己总结的关于设计的经验或方法。

其核心原则就是要获取观者的焦点。

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的习惯和方法,但也很少有人提及自己的设计原则。

很多人因为没有方法论而迷惑,总想求个真。

之前在anyway.fm北京meet up上就有人一直在追问主持人的方法论,试图让自己找到方向。

在此之前我也想过自己的工作方法论又是什么呢?

随着对自己知识的梳理结合所能接触到的不同领域的经验,总结出的’focus’的原则目前可以很好的引导我完成工作。

随后我也会根据这一原则进行更多的实践,看看是否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如果想更多交流沟通可以留言 邮件 hebaodan1010@163.com

2017年的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还是个原始人,希望在未来可以走出原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