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来了

鸡年就要过去了。耿直的一哥没能坚持到狗年,就去了所谓的“血汗工厂”。

在鸡年的最后几天里我才知道经济和金融不是一回事。这要归功于飞哥的清晰讲解。最后他还推荐我学习得到的薛兆丰的北大经济课程,看了一眼199,还是算了。也通过董老师听说了一种叫做“机会成本”的东西。鸡年末,我读了几本书。收获最大的是《腾讯产品法》,顺着作者的讲解、举例、分析,带出来一大堆的名词和概念,基本上我都不知道。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目录一样。不管大家对这本书的评价好坏,作者算不算优秀的产品经理。在我看来他能以自己的经历和见闻总结出一本书已经就是不错了。更何况对我还是比较受用的。

狗年来了,我是用一张产品的宣传海报来迎接狗年的。最近的工作非常多,每项工作也都没有头绪。每件事情都想放在那里不碰,等我弄清了再说。可是时间不等人,需求还在不断地出新。硬着头皮也得做完。对于一个突然而来的海报需求,我心里是拒绝的,因为我不喜欢没有想法直接干。在看过需求后,我更拒绝了。我认为运营的需求对产品的核心诉求表达的并不到位,即使我做出来了也并不能带给用户关于产品的切身感受。

上周六,俞老师参与了我们的会议,对公司的愿景讲出了他的看法。我认为他讲述的非常清楚,就是要好内容。要帮助那些没有机会学到好内容的年轻人。并且他举了一个例子,让年轻人像坐elon musk的火箭一样,得到推动他的力量使他进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slogon是年轻人的成长加速器。在他这番描述之前我对这个概念一直不清晰。听完以后我的脑子里深深的印下了“以坐火箭似的力量驱动年轻人进步”。

这次的海报我坚持用了这个画面呈现。虽然时间紧张但我还是做出来了,并且表达的十分到位,如果不是为了配合狗年我就不放小狗了。对于感觉画面是否低幼可能也是因人而已吧。本以为我再也想不出其他的画面来表达这个含义,可老天爷还是让我又多动了些脑子。

无论如何还是成功的逼自己想出了其他的方案。比起上次做封面的经历还是进步了一些,上次是自己都不愿再逼自己一次了。以后有机会还是要去尝试。也许能看到更好的自己。

狗年希望能够寻求一些突破让最好的自己早点来。

充实,空虚。

对于影片我喜欢看纪录片,因为纪录片较之其他更真实。或者是极具创意的电影,完全超出想象的,就像最近《寻梦环游记》。

而对于图书,我偏爱传记,就好像能够从中收获他人的经验。其他再热门的书如果不是自发的兴趣也不会读。

我不轻易进入别人的设计当中,因为太快的理解了显得没有意思,一直弄不懂得更没有意思。最近硬着头皮再读《三体》,过程及其痛苦。别人都觉得此书牛逼,但我并不觉得。反倒是蒋方舟的《东京一年》读到一半已经有所收获。本来我并不喜欢蒋方舟,她在圆桌派当表现,简直就是个不成熟的演员。好像所有的奇闻异事她都是亲身经历,换句话说就是哪都有她。当然我也没喜欢过鲁迅。但是书里提到她最喜欢的一句鲁迅的诗:“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就感到了空虚。”和我现在的感觉是一样的。也是到目前我最喜欢的文字,说出了我的心声。这种充实与空虚只有自己知道。为了避免空虚,要不断地去充实。

最近我在思考什么是好的设计;我认为好的设计能够让人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通常好的设计会是让人主动去了解或者愿意倾听的。当获得了新的认知之后,也觉得自己得到提升,同时对作品又会赞叹不绝,因为他见证了你的成长。

之前在玩App Store推荐的游戏“inside”的时候就感觉前所未有的爽,电影级的游戏画面、身历其境的游戏体验。完全都是在拉新我的认知,玩起来大呼过瘾,还要奔走相告,让别人也都来体验。于我而言inside无疑是一个好的设计。

我经常在倾听别人讲述一件事的时候产生一些与语境不想干的想法,有时候这些想法是突破了之前的自我的,我喜欢这种积思顿释的感觉,甚至有点迷恋,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是在借用别人的想象力。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对比之下的自我空虚。

就在写这篇博客的时候,中间也中断了几次,想写很多东西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写,即使是简单的纪录也没法写清楚,很痛苦。也许是进入2018以后的忙碌导致的精神无法集中。希望早点回归到正常的状态,让内心平衡起来。

源于生活的设计

上周在日本的东京和青森看了一些展览,有些展览令人过目难忘。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个作品就是十和田现代美术馆的一件作品,日本艺术家 栗林隆的《Sumpf Land》。
由于整个展览不让拍照,所以光描述是不能完整展现作品所带来的震撼。

在一个普普通通的白屋子里面,由叠落着的桌椅,和悬在半空的海豹身体组成,在房顶上方有个洞。桌椅的摆放与顶上的洞的位置关系,再加上好奇心的驱使,让观者踩上去一探究竟,就成为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这一切也都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就在你还没有看到上面的情况时,手扒在洞口时摸到的“水”已经将你迫不及待的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当你脑袋探出洞口的时,眼前的一切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想知道是什么,只能亲自去体验一下了。不管去时候的路程有多远,看到这件作品时感觉都是值得的。

当我看到好的作品和新奇的创意时,不禁总是会发问,人家是怎么想的呢?是啊,人家为什么能想到这么精彩的内容呢?难道这些精彩的想法都是从他们的脑子里直接蹦出来的?真的天生就会想象出那么多精彩的东西吗?我不相信。

上图是东京南青山附近的一所小学。放大,再放大,看到了什么?楼顶上的独轮车。

看到这个独轮车,一下让我穿越到上小学玩游戏机时的场景。80后的男孩应该都玩过一款FC红白机的游戏,叫《热血新纪录》。其中一个比赛项目是在楼顶,跑步,撑杆跳,骑独轮车,如果操作不好就会掉下楼。小时候就觉得这个游戏设计的非常有意思,怎么会在楼顶又撑杆跳又骑独轮车呢?如果是我设计这样一个游戏绝不可能会想出这种场景。

图为热血新纪录中的独轮车

《热血新纪录》的设计一定是取材于生活,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还会以为是游戏设计人员的脑洞大开,设计出如此有意思的项目。不禁感叹生活真的很精彩!

又想起了2016年在伊朗的时候,站在哈什马巴的沙漠里仰望星空,星星离我是那么近,从来没有过的感觉,抬眼看到银河的时候心里还有些感动。夜空时不时的还会划过流星,根本不用等流星雨,隔不长时间就会有。在四川阿坝田野调查时,站在甘堡藏寨的广场上仰望夜空,侯老师告诉我,有时候还能看到卫星飞过,很容易识别出来。在美国第一次看到一望无际的田地,平地上的龙卷风乌云……

虽然现在通过照片哪里的景色都能看到,上到太空、下到深海、小到微观的细胞组织、大到整个地球,虽然也能脑补出一些东西,但与亲眼所见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再怎么听宇航员描述他们看到的情景也不如亲眼一见,不能感动自己的东西也就没有创作欲望。

回想在青森看的那个震撼的作品,我猜想一定是作者经历过相似的体验,把它做成了作品。这些感受如果没有经历过是很难想像出来的。

这次在东京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小细节,我们去有哥斯拉雕像的酒店上面合影,同时还有一家人在上面合影,我们为了配合哥斯拉的恐怖也是瞪大了眼长大了嘴,做出可怕的表情。旁边那家人的父亲对孩子说你做个可怕一点的样子,小男孩想都没想直接用两只手去抠嘴。他做的这个动作一下就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想象力慢慢的再退化,我们被很多条条框框所束缚,也束缚住了一些天性和想法。这个小朋友让我看到了过去的自己,以前还会用手顶鼻子,往下拉眼皮吓唬其他人等等。很多年都没做过这些事了,甚至都忘该怎么做。等到真想做吓人的表情时候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吓人。

在北京生活虽有一些便利,但同时也失去很多本该能体验到的东西,比如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朗朗星空……

源于东京的随想

走出原始


春节过完了,2017还有10个月。

不知道后面这十个月还能收获什么,

最近一段时间内又收获了一些知识和一些工具

最重要的发现就是 muz.li 他的形态与我最初设想的设计导航几乎一样,但他更完美。既喜又悲。

另外对于’focus’原则的建立对我有着极大的影响。

所谓’focus’ 是我自己总结的关于设计的经验或方法。

其核心原则就是要获取观者的焦点。

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的习惯和方法,但也很少有人提及自己的设计原则。

很多人因为没有方法论而迷惑,总想求个真。

之前在anyway.fm北京meet up上就有人一直在追问主持人的方法论,试图让自己找到方向。

在此之前我也想过自己的工作方法论又是什么呢?

随着对自己知识的梳理结合所能接触到的不同领域的经验,总结出的’focus’的原则目前可以很好的引导我完成工作。

随后我也会根据这一原则进行更多的实践,看看是否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如果想更多交流沟通可以留言 邮件 hebaodan1010@163.com

2017年的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还是个原始人,希望在未来可以走出原始。

阅读分享 | How I joined Google

在medium上喜欢的第一篇文章 How I joined Google 在这里与喜欢设计的人分享一下。(查看原文需要翻墙)

作者 Sebastien Gabriel,是谷歌chrome的视觉设计师。

作者讲述了他是怎样加入谷歌的,介绍了在不同时期的经历,并做了总结。从法国的生活开始,直到加入谷歌,在他的故事中我也或多或少的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他是法国人,一开始英语也不好(即使在美国参加过两周的培训也没有用)。他并不喜欢自己所学的管理专业,他也去当过实习生做过很多看起来很低级的设计工作,也做过不付钱的设计,通过他的描述他并没有抱怨,而是当成一种财富,从中学到了很多。更幸运的是在每个阶段都跟对了人。

他喜欢拆高手的源文件,这让他快速进步,后来他也为更多的人提供他的免费的源文件、教程,作为回报。正是这样的付出让他拿到了dribbble邀请码,在dribbble上让google看到他了的作品。

很多人说他很幸运,但幸运的背后是他的付出。只有当付出了,有能力了,等机会来到的时候才能抓住。我们的生活轨迹虽然不同,但对许多事情的态度却是相同的。

如果你也喜欢设计,并且认真做事,从中一定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别人也许看不到你的付出和努力,但上天一定会看到,他会让幸运找到你的。

Nice to meet you 'Anyway.fm'

image

生日当天无意中发现的 ANYWAY.FM 已经成为我最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里也推荐给喜欢设计的朋友 荔枝 网易云音乐 等播客平台都可以搜索到。节目当中提到的信息点在 ANYWAY.FM 的官方网站上还有链接,方便补课。

关注JJ Ying 很久,但最近一年由于工作和学习的原因没有以前关注密切了,甚至有些淡忘,几次在博客当中看到 ANYWAY.FM 的消息也没有去追。单单到了生日这天,突然的想起JJ Ying的时候,ANYWAY.FM 就像礼物一样出现。把过去一年的,以至于再之前的,我不知道的信息都给了我。感谢感谢!

感谢JJ Ying 和 Leon Gao的用心制作。

生日真的很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