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hang
走出原始
不知道后面这十个月还能收获什么,
最近一段时间内又收获了一些知识和一些工具
最重要的发现就是 muz.li 他的形态与我最初设想的设计导航几乎一样,但他更完美。既喜又悲。
另外对于’focus’原则的建立对我有着极大的影响。
所谓’focus’ 是我自己总结的关于设计的经验或方法。
其核心原则就是要获取观者的焦点。
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的习惯和方法,但也很少有人提及自己的设计原则。
很多人因为没有方法论而迷惑,总想求个真。
之前在anyway.fm北京meet up上就有人一直在追问主持人的方法论,试图让自己找到方向。
在此之前我也想过自己的工作方法论又是什么呢?
随着对自己知识的梳理结合所能接触到的不同领域的经验,总结出的’focus’的原则目前可以很好的引导我完成工作。
随后我也会根据这一原则进行更多的实践,看看是否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如果想更多交流沟通可以留言 邮件 hebaodan1010@163.com
2017年的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还是个原始人,希望在未来可以走出原始。
霸王龙

晚上跟买买听了一会儿罗胖的演讲,实在太长留下一半明天再听。
饿了,找了两块巧克力吃了,又喝了一口气泡水。嗝一打,顿时有一种霸王龙的感觉!
回顾2016
这一年我深入的了解了一个小县城,也认识了一个民族以及他们的信仰。在那里我获得了新的朋友和知识,我站的比以往更高,心里也更踏实。我完成了曾经自己认为无法完成的任务,也获得了从没有奢望的结果。
工作上,我们的产品也开始崭露头角。随着产品的不断迭代,我对于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产品的方向也有了新的想法。通过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方案突破自己,希望尽快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
这一年也达成了自己几个愿望。一切都还算顺利,但没有一件事是轻轻松松办到的。能力还需要不断的提高,书还是要多看,今年得了看书的好,收获了几本不错的书,2017还得再接再厉。
唯一的遗憾就是如果这一切发生在几年前该多好。想起来马未都曾讲过的一句:“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以闲为自在是不太合适了,还是将寿补蹉跎吧。从现在开始就当20几岁活吧,加油!
阅读分享 | How I joined Google
在medium上喜欢的第一篇文章 How I joined Google 在这里与喜欢设计的人分享一下。(查看原文需要翻墙)
作者 Sebastien Gabriel,是谷歌chrome的视觉设计师。
作者讲述了他是怎样加入谷歌的,介绍了在不同时期的经历,并做了总结。从法国的生活开始,直到加入谷歌,在他的故事中我也或多或少的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他是法国人,一开始英语也不好(即使在美国参加过两周的培训也没有用)。他并不喜欢自己所学的管理专业,他也去当过实习生做过很多看起来很低级的设计工作,也做过不付钱的设计,通过他的描述他并没有抱怨,而是当成一种财富,从中学到了很多。更幸运的是在每个阶段都跟对了人。
他喜欢拆高手的源文件,这让他快速进步,后来他也为更多的人提供他的免费的源文件、教程,作为回报。正是这样的付出让他拿到了dribbble邀请码,在dribbble上让google看到他了的作品。
很多人说他很幸运,但幸运的背后是他的付出。只有当付出了,有能力了,等机会来到的时候才能抓住。我们的生活轨迹虽然不同,但对许多事情的态度却是相同的。
如果你也喜欢设计,并且认真做事,从中一定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别人也许看不到你的付出和努力,但上天一定会看到,他会让幸运找到你的。
竞争

昨晚看到十分蹊跷的一幕,在北辰桥上两辆car2go的smart相撞,撞得还挺严重,两个穿着有些近似的司机在旁边静静的按着手机,看不出着急。
难道是两个相约出行的朋友意外相撞?如果是以前我一定会这么想。
但随着共享单车的激烈竞争,不断爆出的相互毁坏的新闻,我似乎能理解了这起事故的原因。这么一撞,车辆在短时间内是没法继续使用的,还会带来各种维护以及后续租赁出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除了竞争的同行,用户才不会拿自己的安全开玩笑。
在刚刚听说car2go的smart的时候,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形式简单,车还时尚,比起那些老派的租车显得更贴近年轻人。可还没等试,昨晚看到的这幕让我深感租车行业的竞争之激烈。其他行业又何尝不是呢?想起同事给我讲过在家乡因为有人会因为抢当地的物流业务不惜烧掉竞争对手的车毁掉货物,更甚干掉司机……让人不敢再与之争抢,最后只能通过血拼来结束短暂的竞争。
由此及彼,不知我们将会面临怎样的竞争,我们的行业虽不至烧杀,但一定也会险恶,在恶习竞争出现前赶紧让自己武装起来,随时应战!无论对手是谁,只要自己有能力有脑子,大差不差,应该能拿下。
hhhhhhelp

ofo vs mobike测评

最近一段时间骑自行车比较多,通过共享单车的模式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但在使用共享单车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车比较沉,骑起来很费力,车锁故障等。
目前在北京,市面上除了市政的自行车以外,还有Mobike和ofo,ofo出现的比较早,但是只在高校内使用比较多,真正的大范围使用还是在mobike推广以后的事了。
我通过个人的使用经历,将两个品牌进行了对比,以此来记录一下他们在初期在我心里的样子。
外形:mobike更胜一筹
价格:使用价格一样,但ofo押金少
方便性:mobike可以用手机直接看到车辆位置,并且可以预约。ofo则不可以。
保有量:目测mobike随处都能见到,尽管数量不多。ofo也在慢慢扩大。
舒适性:mobike骑起来很沉还伤膝盖,每次都说再也不会骑了,幸好mobike有了lite版,好骑一些。ofo就好多了。
重量:mobike搬起来太费劲了。也不知道发电机和电池占了多少分量。
成本:mobike的成本高大家都知道了,这样还能赢得一些口碑,但实际有没有那么多,对骑车人也没那么重要了。
维护:高成本也没有换来低维护,据维修一辆mobike等于一辆ofo
故障率:这两个品牌我都赶上过坏车,但总体mobike不常见。
客服:都是半斤八两,但是ofo有客服电话,让人更放心。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希望共享单车发展的更好,集百家之长,使用户得实惠,更方便。
立冬

天凉了 要添加衣物
立冬了不知不觉一下就冷了,暖气也就要供热了
想起来乔老师的一句话’暖气一来这一年就过去了’
这一年太快了,不知道下次再看到中关村的满地黄树叶的时候我又有了什么变化
天气虽然凉了,但中午的太阳光照起来更舒服了
Nice to meet you 'Anyway.fm'

生日当天无意中发现的 ANYWAY.FM 已经成为我最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里也推荐给喜欢设计的朋友 荔枝 网易云音乐 等播客平台都可以搜索到。节目当中提到的信息点在 ANYWAY.FM 的官方网站上还有链接,方便补课。
关注JJ Ying 很久,但最近一年由于工作和学习的原因没有以前关注密切了,甚至有些淡忘,几次在博客当中看到 ANYWAY.FM 的消息也没有去追。单单到了生日这天,突然的想起JJ Ying的时候,ANYWAY.FM 就像礼物一样出现。把过去一年的,以至于再之前的,我不知道的信息都给了我。感谢感谢!
感谢JJ Ying 和 Leon Gao的用心制作。
生日真的很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