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台那天32

从台湾回来一转眼都快一个月了。刚好在这段时间把那些有意思的东西沉淀下来。

台湾是我最想去的地方之一,32岁生日当天我终于到了台湾。

7天时间我主要待在台北,因为这里有故宫和张大千纪念馆。在台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东西很多。夜市小吃、水果、文创产品…好东西太多了。莲雾实在是太惊艳了,在北京吃的时候又小又没味。在台北吃了以后就离不开了,见到就会买。

台北故宫是我来台湾的很重要的原因,除了玉白菜,还有《庐山图》,是张大千在晚年创作的最后一幅大作。大气的泼墨泼彩,对比细致入微的描绘,画面效果非常震撼。

张大千纪念馆是我此行最大的遗憾,只能下次再去,把要做的事情做了。提前一周时间预约,不足5人也不开放,条件真是苛刻。站在纪念馆外围往里面看,依然能够感觉到张大千的品味不凡。园区外围湍急的河水,茂密的植被。还有四周包围的山石,俨然就是世外仙境。(远处白色房子为张大千纪念馆)

紫藤庐算是我的意外收获。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在美院学习茶文化研究时老师讲过紫藤庐也是一带而过。现在我觉得为此专门讲上一节课也不为过,紫藤庐承载了很多文化信息,探究其中会有很多发现。从建筑的本身的变迁,到屋内的陈设,以及茶本身的讲究,这一番体验是我到目前还经常回味的。

在九分的山顶上好像只住了我一个人,还泡了所谓的温泉。不过在九分观云看海真的是非常惬意。后来又到了在九分看到的远方,从那里再看九分,一种特别的体验。

离开台湾之前在文艺的真善美剧院看了《梵高》,对于梵高的认识也是随着我的成长变化的从不喜欢到热爱,看了这部电影也算是对梵高的致敬吧。

下面是我在台北期间的一些所见所想

—————————————————

死者的审判(一部正在上映的电影)讲的是一个被杀的母亲通过技术让她复活再去找将她杀害的儿子复仇的故事。

小面馆里的大叔,从蔡英文聊到宪兵的仪表,再聊到自己家。他的父亲做了两个错误决定,一个退伍退早了(61年),再一个即使退早了也应该去做木材生意。同期做杂粮的都在台湾做的很有名了。名言就是:有钱难买早知道!大叔们聊天的方式很北京,偶尔两句生殖器,如果不是口音重,那我一定认为在吹牛。吃到尾声,自觉声音大还向老板娘道歉。可爱

《相遇在那段森林》(台湾原住民艺术家的作品创作过程的电影) 真善美剧院上映过

叶子奇、吴学让、冯永基(在台北艺术展览上三位我喜欢的画家)

“台北高度的商业化,这点与日本几乎一样,差不多家家户户都做生意,行业会特别细分,什么都可以商业化,挣钱。夜市上看到的各行各业,小吃、水果汁、贴膜、铁艺、淘汰多少年的电子产品,还有我小时候学校门口的小格子抽奖,最不能理解的是纯打发时间的弹珠台,有个麻将的游戏虽也无聊但是还是能感觉到一点娱乐感。”

小吃的繁荣背后反映出了什么问题呢?

“感觉台北人很少,在公交地铁里几乎没有人挤人的现象,紫藤庐这种地方还有空座,有点出乎意料,一方面可能多数人不喜欢这种生活,另一方面可能就是人口基数少的原因。来的人里面不知道有没有本地人。”

人口老龄化现象突出,夜市的商贩多数都是40岁以上甚至50岁以上。少数30岁以下。

台北日本文化遗留痕迹比较重。但文化多元也比较包容。没想到大多数人讲的台湾话我都可以听懂,沟通也没什么障碍,这一点很舒服。很多住户的阳台都会种上植物。

“紫藤庐里的古琴背景 让我感觉不到任何的文化差异,即使是在一个日治时期的建筑里。”

台北公交车体验不是太好 每条线路刷卡的规则不同,让人摸不着头。有上车刷下车还刷,有前门上前门下,也有光下车刷,前门上前后门都可以下。规则清楚复杂点也能接受。

想起了龙山寺求签,愣是看了几遍才明白规则,但到实践时规则又没记清楚,第一签求的实在坎坷。

在故宫看画可以复习中国美术史

吴镇

恽寿平 五清图 自觉不敌 王翚  松竹梅水月

文同 墨竹

唐寅

仇英 秋江待渡 从 周臣

商喜 人物画

戴进

边文进 花鸟

赵伯啸 《宋梦梁录》 烧香 烹茶 挂画插花

王蒙是赵孟頫外孙

陈林与赵孟頫是好友

宋崔白双喜图

按摩的人问我有没有高血压 我说没有,为什么会有高血压?脖子硬啊。我这脖子真要挽救一下了,没想到刚32脖子先出问题了

96年才开放 之前 前面的路都不让走。–这是在士林官邸 导游介绍蒋介石家附近的道路情况

颤栗柏林、追击聂鲁达、关原之战(看电影梵高时,广告介绍的电影,看起来都很不错)

弟媳妇妈妈的妹妹(这是在宁夏夜市一个炸鱿鱼的摊位上,老板的朋友在向她带来的朋友介绍她和老板的关系)

江钦良 小潘潘(台湾新闻中的八卦,黑道大哥和他的明星老婆)

记于2017.11.13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